从 “包袱” 到 “资源”:矿工巧手让煤矸石变身 “新宠”
日期:2025-05-27 来源:陕煤集团工会
分享:
走进陕煤集团韩城矿业桑树坪煤矿综掘一队 “矸” 为人先工作室,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:栩栩如生的荷花砚台、造型别致的烟灰缸、古朴典雅的摆件…… 谁能想到,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,原材料竟是曾被视为 “煤坷垃” 的废弃煤矸石。而创造这场 “变废为宝” 奇迹的,正是技术员张宇。
“真没想到,小张能把咱的‘煤坷垃’变成工艺品!” 职工张森林捧着荷花砚台,满脸惊叹。曾经堆积如山、无人问津的煤矸石,如今在张宇手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,这一消息迅速在矿区传开,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。
在张宇的工作台上,刻着一行醒目的小字:“没有绝对的废物,只有错位的资源。” 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创作理念,更是他探索煤矸石利用之路的真实写照。张宇坦言,来矿工作前,他曾在陶瓷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凭借对材料的敏锐触觉,他发现煤矸石中的砂岩和泥岩具备加工潜力,便萌生了将其制作成生活用品的想法。自此,利用工余时间钻研煤矸石 “变废为宝” 的技艺,成了他生活中最热爱的事情。
然而,将想法转化为现实并非易事。煤矸石硬度高、杂质多,想要将其变成实用美观的工艺品,困难重重。但张宇没有退缩,他一头扎进研究中,白天在矿井忙碌,下班后就一头钻进资料堆。查专业书籍、看学术文献、上网搜索资料,同时反复进行实验。历时 3 个月,他不断尝试精细粉碎、科学配比、模具成型等工艺,经历无数次失败与调整,终于成功破解了煤矸石的 “密码”,制作出第一件无气味、耐高温、不变形且安全环保的烟灰缸作品。张宇的创新成果很快引起了矿工会的关注。为了支持他的创作,矿工会专门设立了 “矸” 为人先工作室,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专业设备。有了工会的支持,张宇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,他不断拓展煤矸石工艺品的种类和工艺,从简单的烟灰缸,到复杂的砚台、摆件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。
张宇的成功,不仅为矿区带来了新的活力,更让大家看到了废弃物料 “逆袭” 的无限可能。曾经作为矿山 “包袱” 的煤矸石,如今摇身一变成为 “新宠”,这背后是一个矿工对创新的执着追求,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。相信在张宇的带动下,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资源再利用的行列中,让更多的 “煤坷垃” 绽放出独特的光彩。(李佳音 王利青 姜爱文)